貴州省教育科學院關于開展2025年貴州省中小學美術學科第一輪教研活動在我校圓滿落幕
為深入貫徹《貴州省進一步加強新時代教研工作助力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文件精神,充分發揮省級教研活動的專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提升美術學科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深化美術學科課程教學改革,創新教學評價機制,構建科學系統的質量評估體系,貴州省教育科學院依據《貴州省教育科學院省級教研活動管理辦法(試行)》相關規定,主辦了2025年貴州省中小學美術學科第一輪教研活動。本次活動由貴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承辦,于2025年3月18日在貴陽為明學校順利舉行。
貴州省教科院美術教研員楊繼東老師、貴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美術教研員李莎老師、貴陽為明學校校長陳光明先生致開幕辭。
貴州省教科院美術教研員楊繼東老師致辭
貴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美術教研員李莎老師
貴陽為明學校校長陳光明先生致開幕辭
重慶一中特級教師、國家質量監測視導員梁旭輝老師舉辦了一場題為《中小學藝術素質評價導向的實踐與思考》的專題講座。首先,梁老師與在座教師深入探討了監測、測評、評估與評價之間的區別,為后續內容奠定了理論基礎。隨后,梁老師圍繞貴州省國家義務教育藝術質量監測的概況,以及重慶市在藝術素質測評方面的實踐與探索,進行了詳細闡述。他特別介紹了重慶本地根據教育實際情況構建的測評體系,該體系不僅有效檢驗了學生的藝術理論知識,還全面考查了學生的創意表達和藝術鑒賞能力,為藝術素質的全面評價提供了清晰框架。此次講座精準把握了藝術教育的重點,為未來的藝術教學指明了方向。
下午,貴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美術教研員李莎老師以《跨學科視域下數字媒體藝術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創新實踐研究——以“紅飄帶”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全域行浸式體驗為例》為主題,為中小學美術教育帶來了全新的視野和思路。
李老師從跨學科學習的理念出發,首先介紹了案例的背景,隨后深入解讀了大單元教學模式的核心要素。她結合WWH思維與KUD規律,設計了深度學習路徑,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積極探索。此外,李老師還探索了學科融合與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策略,強調了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必要性。她指出,大單元教學模式有助于整合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數字媒體藝術是傳承和弘揚文化的重要載體;項目式學習則能夠將教、學、評有機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內容都得到了李老師的深度解讀和精彩闡述。
安順市教科所美術教研員孫艷梅老師以《教學評一體化:小學美術學科質量監測的區域實踐與思考——以安順市監測體系建構為例》為主題,與在場的美術教師進行了深入交流。她從當代中小學美術教育對科學監測體系的迫切需求出發,詳細介紹了安順市在這一領域的探索與實踐。孫老師從監測目標的設定如何緊扣課程標準,到多元評價方式的運用,全面展示了如何實現教學與評價的相互促進。在交流過程中,她通過具體實例進行展示,使內容更加直觀易懂,旨在推動小學美術教育邁向提質的新階段。
3月19日上午,本次教研活動進入課例展示環節。來自遵義市匯川區愷瑞學校的林辰老師、貴陽市南明區李端棻中學的代宇婷老師以及貴陽為明學校的焦杰老師,分別呈現了三節精彩課堂展示。林辰老師的課題為《青銅器》,代宇婷老師的課題為《似真亦幻》,焦杰老師的課題為《書為心畫——以行書為例》。這三節課涵蓋了不同學段、課型以及多樣的教學方法?,F場觀摩的老師們對三堂課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些展示課為教學探索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3月19日下午,三位老師分別進行了展示課交流的說課環節。隨后,在省美術教研員楊繼東老師的組織下,安順市教科所美術教研員孫艷梅老師、遵義市教科所美術教研員鄔義波老師、黔東南州教科所美術教研員周楊老師對三堂課進行了精彩點評。點評內容涵蓋了課堂整體架構、貼合生活實際的教學案例、與時俱進的設備應用以及家國情懷的價值觀等方面。
評課結束后,貴州省美術兼職教研員、正高級教師黃艷老師主講了題為《精準施策,優化教學——中小學美術課堂觀察與思考》的專題講座。她圍繞“優質課”的細節,為現場來自各地州市的老師們答疑解惑,幫助老師們明確了方向、理清了思路。黃老師與在場教師共同探討教學新路徑,為美術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引發了在場教師的強烈共鳴。
最后,貴州省教科院美術教研員楊繼東對為期兩天的“2025年貴州省中小學美術學科第一輪教研活動”進行了總結。他指出,此次活動是一次成功的教研實踐,通過創新教研形式和內容,加強了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全省中小學美術教師提供了更好的學習交流平臺,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楊老師表示,在全體美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貴州省中小學美術教育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